川渝地区指的是哪里?川渝有哪些文化?
川渝地区指的是哪里
川渝是指中国行政区的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。远古属“巴蜀”。“川”是四川省的简称,“渝”为重庆市的简称。位于四川盆地及巫山东部地区,由于两地文化生活风俗本一体,在古代地域又同属四川地区,故现在的“川渝”是一个地理概念,两地因此经常被外界合称为“川渝”。
川渝有哪些文化
蜀文化
古蜀国或称蜀国,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蜀族在现今四川一带建立的国家,后被秦国所灭。蜀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华夏族群的古老民族。“蜀”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,据记载周武王伐商纣的牧野之战时,蜀人曾经相助。但关于蜀国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一直没有详细记载,直到东晋常璩的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中才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。
古代蜀人先祖为蜀山氏,有观点认为:蜀山氏与蚕丛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,是古代羌人(语言学上属于藏缅语族)的一个分支。蜀国不只拥有单独一个王朝,在秦灭蜀之前,蜀分别由蚕丛氏、柏灌氏、鱼凫氏、杜宇氏、开明氏诸族统领。开明五世之前,蜀国的都城建于广都樊乡(即今成都华阳)。到了开明九世建都于成都。开明十二世时“五丁力士”开辟了石牛道,打通了从蜀至秦的通道。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时秦国灭掉了蜀国,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,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。秦灭蜀后,蜀人残部一支在王子安阳王带领下辗转南迁,最后到达交趾,在现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,并持续了五十年。
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,文物的风格与同时期中原一带的文化迥然不同,同时文物的精美也表明古代蜀人达到了相当发达的文明程度。
巴文化
在中国先秦时期位处中原西南面、四川盆地东部的一个国家。始于先夏时期,于夏初加入夏王朝,成为其中一个诸侯国,灭于战国秦惠王时期。巴国的都城为江州,今重庆市渝中区。
巴国最早见于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记载:“西南有巴国。太葜生咸鸟,咸鸟生乘厘,乘厘生后照,后照是始为巴人。”太葜即伏羲,后照为巴人始祖。
据考证,土著人为蛇巴(湖北移入的人为虎巴,与蛇巴是不同的两个民族)。秦汉时期,“蛇巴”以麻布缴赋,谓赋为賨。则賨人(板楯蛮)。商朝建制“巴方”,治地“城坝”,称“蛇种”巴人。西周建成“賨国”治地“城坝”,称“巴”(蛇巴)。[27]
夏朝时(距今4100年~3600年)称为“巴方”,商朝时(公元前16世纪初~公元前11世纪中)称为“巴奠(甸)”。巴奠(甸)向商朝年年纳贡,岁岁服役。后来巴人不甘商朝的压迫,于公元前11世纪,参与周武王伐纣。
西周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,巴氏被封为子国,首领为姬姓宗族,子爵,因而叫巴子国,通常简称巴国。公元前12世纪开始,虎巴人(廪君蛮)从陕西的城固开始,经过安康,再到湖北的襄阳,随后又折回巴东、鱼复(今奉节),溯江而上,抵上江州(今重庆)。[28]
巴国的地域大致在川东、重庆全境,北到陕南的汉水上游,大巴山北缘,东至襄阳,春秋时有所扩展。战国初期迫于楚的势力,巴国举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干流,先后在清江、川峡之间至重庆立国。
巴国迁徙
巴国迁徙
古代巴人(板楯蛮)不但作战勇猛顽强,以致被称为“神兵”,而且能歌善舞,极其乐观。他们曾在商、周、楚、秦等强大部族的包围中经过不断征战,在荒莽的大巴山、秦岭中,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,自强不息,世代繁衍。他们斩蛇蟒、射虎豹、猎牧捕鱼、垦荒种田、兴修水利、发展农业。这对重庆和川东地区,特别是大巴山一带经济文化的开发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[29]
战国以前的巴文化,包括巴国文化和巴地文化两部分。巴国文化是一种方国文明,巴地文化则是一种地缘文化。
巴渝文化
巴地青铜器、陶器和文字系统“巴人图语”的这些特点,构成了先秦的时期考古学上所谓的“巴文化”。实际上,这一“巴文化”的概念主要是物质的,如果将这一文化概念扩展到当时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诸领域,并经与秦汉汉文化交融,传承发展到隋唐以后,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“巴渝文化”。
巴渝文化是指以今重庆为中心,辐射川东南、鄂西、湘西这一广大地区内,从夏商直至明清时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合。[30]
巴渠文化
巴渠文化,一指川东北地处巴山渠水,上古属巴地,而达州为巴人故里,距今上千年的古著《太平寰宇记》中就列有《巴渠风俗篇》;二指巴渠人民所创造的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,既具有鲜明的巴渠地域特色,又是中华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巴渠文化是指以今达州为中心,辐射川东北、渝东北部分及陕南、鄂西南部分境地内,“巴渠文化”是生活在宕渠水或称渝水流域的劳动人民,经历了数千年社会的发展演绎创造出来的区域文明的结晶。